題:
請問一下大家~原住民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2005-04-13 20:06:28 UTC
請問一下大家~原住民的飲食
例如:主食是什麼 副食又是什麼!!
拜託請盡量找完整一點 !!
二 答案:
2005-04-13 20:30:06 UTC
台灣原住民傳統上以小米為主食,輔以乾薯、芋頭等。但是近代以來,由於受漢人影響改為水稻種植後,大都已經改以稻米為主食,傳統的小米則是在節慶或個人特別喜好才會當主食。



佐食品大都以蔬菜為主,再輔以肉類和魚類。阿美族蔬菜以白菜為常食,芥菜、蘿蔔、包心菜、豆類與蔥類次之。野菜在蔬菜不足之季節採為佐食品。肉類包括飼養物,魚類物和採集物。但肉食時間較少,脂肪亦少吃。當然各族群也因地理環境不同,佐食品也有不同。例如蘭嶼雅美族以魚類為主要佐食品,布農族與泰雅族則經常以狩獵的肉類為佐食品等。



另外阿美族的野菜世界可謂原住民飲食文化中最佳的代表。根據統計阿美族人日常食用的野菜至少超過一百種以上,從根、莖、花、葉、果,直到各種山產,溪產、海產等。



原住民的飲料甚為簡單,大都以清水為主,很少飲茶,吃飯時多飲菜湯或清水。但在正式的節慶時會煮肉湯或魚湯做飲料,近代以來,原住民的飲料習慣與漢人以毫無差別。
?
2005-04-15 08:50:55 UTC
目前關於台灣原住民的起源的說法有兩類,一是主張原住民的發源是在島外,一是主張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居地。前一種說法甚為普遍,學者從語言、考古、文獻資料及神話傳說等方面論證台灣原住民的起源地應該是在大陸東南沿海。學者甚至推測原住民移居台灣的年代,例如泰雅族及賽夏族應該是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先陶時代即來臺,排灣族和卑南族應該是在東南亞巨石文化興盛時期移入台灣。而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居地的說法,則是較新的主張,這是語言學家研究的結果。至於這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二.分布及各族介紹(包括19族)



(一)原住民族



1.賽夏族



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賽夏分為南北兩群。北賽夏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大隘社的十巴兒(Shipaii)、夏埔(Shigao)、碑萊(Pilai)。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瓦羅(Walu)、卡拉灣(Kalawan)、蓬萊村的巴卡散(Pakasan)、阿米希(Amisi)、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Pakali)、馬陵(Malin)、坑頭(Invawan)、獅潭鄉百壽村。著名的矮靈祭場向天湖即是隸屬於東河村。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也有紋面習俗,是父系社會,以矮靈祭聞名。總人口約四千人左右(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是目前台灣人數最少的原住民族。



2.泰雅族



泰雅亞族又分為Sekoleq群和Tseole群。賽德克亞族又分為東賽德克群和西賽德克群。以山田燒墾和和狩獵採.集為生。泰雅的黥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須獵首,女子需會織布,才可黥面。人口分佈以花蓮秀林鄉最多,分佈區尚有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鄉、桃園復興鄉、花蓮縣萬榮鄉、宜蘭縣南澳鄉。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3.鄒族



分為阿里山曹亞族(又分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卡那布亞族、沙阿魯阿亞族。鄒族又稱曹族,人口主要分佈在嘉義縣阿里山鄉,其次為高雄縣三民鄉,另外還零星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南投縣信義鄉境內。總人口約七千多人。



4.魯凱族



魯凱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住在西側為分佈在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區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脈東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呂家溪流域,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居住在台東平原邊緣地帶。魯凱族分佈在屏東縣和台東縣。屏東縣霧台鄉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人口總數約為九千多人。



5.排灣族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分為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vutsul群又分為paumaumaq群(北排灣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總人口數約六萬餘人。



6.布農族



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會。布農族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縣玉山一帶)、卡社群(南投縣東部山區一帶)、丹社群(南投與花蓮縣界一帶)、巒社群(南投縣、嘉義縣界玉山一帶)、郡社群、搭科布蘭郡(簡稱蘭社群,在今中央山脈南投,人數較少)。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其次為花蓮卓溪鄉,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台東縣海端鄉。總人口數約三萬七千多人(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布農人喜歡山居,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是父系社會,行大家族制。



7.阿美族



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台東兩縣,台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台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分為北部群、中部群和南部群。北部群包括南勢阿美,中部群包括秀姑巒溪及海岸阿美,南部群包括卑南及恆春阿美。阿美族分佈在台灣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東台縱谷及東海岸平原。總人口數大約有十四萬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8.卑南族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依其起源傳說,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石生起源說的知本系統,發源地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一是竹生起源說的南王系統,發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檳榔、寶桑。卑南族分佈於台東縣卑南鄉,共分為八個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檳榔村、美農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昔稱「八社番」。人口集中在台東縣,其中以台東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鄉,總人口數大約九仟多人。



9.雅美族



雅美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分佈在紅頭、漁人、椰油、東清、胡島、銀野六村。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環海,他們以捕魚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飛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種植並食用薯、芋、栗。因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連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由於地理隔絕,他們是原住民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二)平埔族群



台灣平埔族可能在五千年前至二千五百年前間移民至台灣。關於台灣平埔族群的分類,人類學家原先分為七種,後分為九種、十種。1990年代初,又有人提出七族十四支的說法。現在採用一般人較熟識的李亦園教授的分類。漢人移民來台後,和平埔族人密切接觸,平埔文化因而迅速被漢文化同化。再加上異族通婚之故,平埔族人漸次融入漢人系統中。



*根據李亦園(1955)先生的說法,平埔族可分為下列的族群分類:



1.噶瑪蘭族(kavalan):原居蘭陽平原。

2.雷朗族(luilang):台北盆地及桃園。

3.凱達加蘭族(ketagalan):台北北濱、金山、基隆一帶。

4.道卡斯族(Taokas):桃竹苗地區。

5巴則海族(Pazeh):台中盆地。

6巴布拉族(Papora):台中清水、梧棲。

7.貓霧悚族(Babuza):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地區。

8.和安雅族(Hoanya):雲嘉地區。

9.西拉雅族(siraya):分佈在台南、高雄、屏東地區。分為西拉雅、大滿(四社熟蕃)、馬卡道三個亞族。



10.邵族(sao):分散於日月潭周圍地區,在魚池、貓瀾、水社、石印、茅埔、頭社等地,形成聚落。


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 Answers 上,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
Loading...